周一早些时候,日经新闻报道称苹果已经要求供应商将今年一季度的产量从去年11月的4000万部削减一半,至2000万部。在去年购物假期结束后iPhoneX销售业绩低于预期导致苹果决定削减今年一季度产量。
受“苹果大幅削减一季度
iPhoneX产量”消息的影响,公司股票周一开盘后一度下挫近2%,近一周市值已经蒸发450亿美元,相当于去年一整年的利润。
摩根大通科技和半导体行业分析师上周二在研报中称,iPhoneX在今年第一季度的订单量将较去年第四季度环比减少50%之多。受此影响,预计iPhoneX在第一季度的出货量将较上一季度减少33%,并将一季度iPhoneX的产量预期从3000万下调到了2000万部。

其实,除了iPhoneX降产外,国产品牌也是如此。2017年底,华为、OPPO、vivo等手机品牌近期纷纷向下调整订单规模。供应链业者透露,从近期大陆品牌客户拉货状况观察,包括华为、OPPO、vivo等订单缩水约10%以上。OPPO今年逐季向供应链下修出货量,最近市场传出OPPO本月又向供应链下修旗舰机种R11s拉货量,下修幅度大约三成。
从业者认为华为、OPPO、vivo等下修订单恐非短期现象,拉货力道偏弱情形很可能一路延续至2018年第1季。
实际上,第1季向来是产业传统淡季,智能手机品牌客户拉货情况恐难乐观。
Canalys分析师贾沫表示:“2017年
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比如魅族这些以前有一定规模的厂商,降幅明显。同时有乐视,酷派的慢慢边缘化,在2018年,前五的厂商会让市场更加固化,留给其他手机厂商的空间会更小。”事实上,不仅仅是中小手机厂商,即便是对于手机排名前五的国内的厂商来说,销量实现增长的压力也不小。
OPPO副总裁吴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头部企业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竞争会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手机企业不能犯错。他表示,整个智能手机市场都在下滑,能够活下去就不错了。
确实,智能手机已经进入零增长时代,Canalys分析师表示,目前消费者已经完成了从基础功能的电话到入门级智能手机的升级,而且手机的生命周期不断延长,即便是现在市场上的入门级智能手机,功能也是非常齐全的,而且手机的生命周期已经达到了26.8个月,所以换机的意愿并不高。

除此之外,创新力的不明显导致消费者被动换机意愿变得不强烈。吴强对记者表示:“智能手机行业大半年没有技术创新的产品了。”这种趋势仍然会持续,2018年的挑战甚至会强于2017年,整体市场依然会略有下降。
在市场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各大智能手机品牌都在零和博弈,在小米和华为等品牌的激进市场战略下,OPPO希望探索一种“超级旗舰店”的模式,来更好地树立OPPO的品牌形象。
2017年年底OPPO在上海开设了全球首家“超级旗舰店”,希望“摒弃”过去OPPO店铺销售“拉人”的“套路”,并且对店内员工不设KPI考核,开设更多的分享课程与消费者进行沟通。
vivo则从产品的角度出发,来提升品牌的调性。1月24日,vivo推出了X20Plus屏幕指纹版,售价是3598元人民币,这也是市面上首款搭载屏幕指纹识别技术的量产机型。vivo创始人沈炜表示,vivo愿意在科技创新上持续的投入,同时也认为vivo是每次科技创新的受益者。
华为则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AI手机”上。余承东说,现在是APP时代,但未来一定是AI时代。
小米在2017年的重点放在了国际市场上。小米创始人雷军不久前在接受一财科技记者采访时表示,2017年小米的国际业务成长了300%,而预计2018年也会达到100%。
在市场饱和的情况下,各大品牌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未来手机市场的残酷的竞争大戏将继续上演,余承东强调,目前手机市场仍然在洗牌,包括中国市场在内,大部分品牌都会消失掉,未来全球也就剩下三家,甚至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