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退款”服务最早出现在海外的电商平台,消费者购物后因为商品与网站描述不符、损坏,或是不合适等情况下,消费者申请退款,电商平台无需退货,直接退款。这一事例早期由一些论坛和杂志传入国内,引起了国内部分人对于国外消费者素质和电商平台服务的双重盛赞。
近两年拼多多的崛起,则是首次较为广泛的将这一规则带入国内市场。在一些拼多多用户的描述中,在收货后无论是与卖家理论还是向卖家咨询,在达到一定的回合或是触发一定的关键词后,拼多多平台就会在与卖家的对话框中弹出“是否仅退款?”的选项。
毫无疑问,这种“仅退款”的初衷一定是维护消费者权益和公平的市场环境的,更有利于淘汰不达标产品和不实在的商家,同时也为平台积攒了更多用户好感,可谓是一举多得。但在实际的实践中,却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之前小部分买家不停换账号0元购、薅羊毛的行为多次登上百度、微博和抖音等各种平台的热搜,恶意退款、滥用政策甚至成为一部分人眼中的“合理维权”,一度出现过“合理”投诉卖家以获得0元购的教程。拼多多也因此被一部分自认为本分的小商家视作坟场。
当然,也有个别买家因这种不当得利身陷囹圄,但大多数情况下,卖家只能选择默默退场。
在一定程度上,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仅退款”,倒闭商家进一步压缩生产成本,产品规则大于符合需求,是另一种“劣币驱逐良币”。
因此,“仅退款”的改变迫在眉睫。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本次快手对“仅退款”的“动手”,并不是“仅退款”的消失,而是细化。在公告中,之后的“仅退款”需经商家同意。相当于从过去商家单方面“让步”,变成了商家和消费者“各退一步”。
实际上,快手并非首家做出类似决策的电商平台。在此之前,淘宝、京东、拼多多等主流电商平台已经陆续对“仅退款”政策进行了优化和调整。8月,淘宝宣布优化“仅退款”策略,依据新版体验分提升商家售后自主权;京东和抖音在年中表示限制“仅退款”的适用范围,以防止恶意退款行为。
这一变动无疑对电商生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可以预见,它将会促进了商家重拾经营信心,也会让部分消费者被动提升素质,推动了平台的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这些政策为终结电商在“仅退款”条款中的“弱势”现状。
当然,也有声音认为,这种变动背后是电商平台业绩不佳的表现——平台目前更倾向于卖方市场,而不是在是买方市场,相对消费者,平台更需要稳住商家,减少流失。这也不无道理。
但无论是哪一种考量,电商平台的交易不断趋于规范和完善,才是真正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潮流家电网版权声明】:本网站注明转载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欢迎提供相关证据,发送邮件至731801816@qq.com,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