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格力崛起的核心变量与时代局限
众所周知,作为家电制造业中大众认知度和讨论热度最高的企业之一,格力的舆论热点大多有赖于其精神图腾——董明珠,整个企业可以说是和董明珠深度绑定。从1990年单枪匹马追回42万元欠款,到2012年掌舵后推动格力营收突破2000亿元,在董明珠的主导下,格力曾在2015年行业价格战中逆势盈利,空调市占率一度突破40%。
但近年来,伴随着空调行业增幅的下滑,网上逐渐有声音认为:格力对董明珠个人权威的过度依赖,导致其多元化战略长期摇摆:从手机到新能源汽车,再到芯片自研,董明珠的“一言堂”模式,使得格力生活电器业务营收被与美的、海尔远远拉下,并且差距越来越大。
更严峻的是,随着电商业务的兴起,格力的线上渠道表现不佳。在部分同行电商渠道占比超50%的当下,格力依旧依赖线下经销商体系,特别是在2024年,小米空调凭借线上电商迅速崛起,更加凸显了格力在线上的“无所作为”。
而这些不足,也被很多网友归结为董明珠本人“独断专行”带来的结果,继而引发了董明珠本人有时代局限性因而该“让位”的议论。
财报回顾:格力的“空调独木桥”与行业困局
当然,其中很大一部分均为网友的猜测,但是从财报的角度而言,格力在业务方面确实已经略显保守,需要更多全新的动新的发展思路带来全新的业绩支撑。
格力电器在2024年10月30日公布了其三季报。数据显示,公司在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为1474.1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39%;归母净利润达到219.61亿元,同比增长9.30%。
虽然总体维持增长态势,但是却也围绕着微增的毛利率产生了问题。
1、毛利率的来源
三季度报中在费用控制上,格力花费为180.97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4.64亿元;期间费用率为12.33%,较上年同期下降0.93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同比减少23.51%。
2、毛利率的增长
2024年前三季度格力电器的毛利率为30.21%,相比去年同期上升了0.97个百分点,这得益于公司在成本控制与产品结构优化上的努力,但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技术或品牌上的拉动力有限。
3、业务的品类
格力空调业务占比73%,而美的集团空调业务占比已降至42%;海尔智家在高端领域,其卡萨帝品牌毛利率达55%,远超格力整体水平。
这三点说明格力的利润率提升主要源于原材料成本下降与费用管控,而非业务增长,并且业务方面也存在着品类单一和后劲不足的可能性。
格力在品类、营收等方面,也急需要“新鲜血液”。
新任总裁张伟究竟能不能成为格力的新力量?
在2025年,董明珠在接受新东方俞敏洪的采访时曾提到了目前“已找到几个接班人苗子”,但是“现在我退休,这个品牌就没了”。有人认为董明珠过分夸大了自身的影响力,但其实也不无道理。国美电器就因黄光裕入狱后,缺少拥有战略眼光的主心骨式领导者,一再错过家电卖场的升级机会,直至摘牌。
但经过董明珠和孟羽童的交恶事件后,网络上对于董明珠的这一言论并不信服,普遍认为董明珠依旧会在格力“一言堂”。
根据公开资料,本次接任总裁的张伟(51岁)“技术派”管理者。张伟为本科学历,正高级经济师;现任格力电器党委书记、董事、总裁。1999年加入格力电器,历任公司管路分厂、物资供应部、外协外购质量管理部、企业管理部负责人,公司总裁助理;2013年至2020年任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2019年1月至今任公司董事,2020年9月至今任公司党委书记。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格力电器换届,格力电器副总裁舒立志和总工程师、总裁助理钟成堡成为公司新晋的非独立董事。
至此,董明珠在年初的“接班人”理论终于得到了印证。
基于格力本次的重大人事变革,也映射出了格力或许将在未来做出更多改变的可能性。但是,未来,新领导班子究竟有多少话语权,格力电器在新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又该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在竞争激烈的家电行业中持续提升竞争力,还需拭目以待。
【潮流家电网版权声明】:本网站注明转载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欢迎提供相关证据,发送邮件至731801816@qq.com,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