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英国物理学家布特和兰道尔制成了完全实用化的多腔磁控管。一百年来,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磁控管技术从军用到民用,在欧美和日韩地区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末,格兰仕大力推广微波炉开始,磁控管技术也在中国普及开来。如今,全球掌握民用磁控管技术的企业仍屈指可数,微波炉第一品牌格兰仕就是其中一家。
自主研发磁控管,实现技术自强
2021年C-BPI(中国品牌力指数China Brand Power Index,简称:C-BPI)研究成果权威发布,格兰仕再次位列微波炉行业品牌力指数榜首。2021年是C-BPI研究指数发布的第11年,也是格兰仕第11次荣登微波炉行业品牌影响力榜首。荣誉背后,凝聚了格兰仕在微波炉领域对于自主核心的长期探索。
1998年,当格兰仕微波炉做到产销世界第一之时,称为微波炉“心脏”的核心部件磁控管技术却还被发达国家厂商牢牢控制。为了破解“缺芯”问题,将发展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格兰仕痛下了“砸锅卖铁”都要研发出自己的磁控管的决心。
1999年,格兰仕立项自主研制磁控管,真诚感召一批国内专家和上游合作伙伴共同攻关。
在专家指导下,格兰仕攻克电镀质量关等重重关卡,2001年,第一个格兰仕自主品牌磁控管正式装机投放市场,同时这一自主核心部件的可靠性与使用效率均优于同期进口产品。
技术突破后,格兰仕却面临产能的挑战,国内工业基础配套薄弱,原材料绝大部分靠进口,价格比较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自己生产原材料的价格总和比外购整个磁控管还要贵。
另外,为了解决生产设备无法购买的问题,格兰仕组织了一批设备骨干团队把绝大部分生产线设备完成自主研发、生产、制造出来,从此彻底提升了生产制造的核心竞争力。
研发第一年,格兰仕的磁控管产量产量不足1万只,但在格兰仕人的艰苦努力下,2004年,格兰仕已达到年产磁控管600多万只的生产能力;到2018年,格兰仕自主品牌磁控管年产3000多万只,涵盖家用微波炉从低功率到高功率、再到变频全系列的产品型号规格达30多种。格兰仕磁控管的电子发射效率从70%-71%提升到75%-76%。随着消费升级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需求,格兰仕磁控管一直不断优化革新。
通过攻克磁控管核心技术难题,格兰仕建立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控管生产线,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目前,格兰仕包括磁控管、变压器、压缩机、电路板、电机等都能自主生产,具有强大的家电自我核心配套能力。
中国人的磁控管技术走进太空
2021年5月29日,由格兰仕研制的世界首台航天微波炉随着“天舟二号”进入中国空间站,中国成为了全球首个让航天员在太空上吃上健康热食的国家。格兰仕航天微波炉相继为神舟十二号、十三号的航天员烹饪,服务航天事业。
过去在太空,宇航员加热食物的效率不高。1969年,伴随着人类第一次登月,美国惠而浦定制的太空厨房成功亮相。20世纪七八十年代,航天员就能够对水和食物进行加热,但是效率非常低。2008年,据美国宇航员桑德拉•马格努斯记录,当时的技术煮洋葱需要4个小时才能熟。
在中国,神舟六号飞船首次搭载了食物加热器。到神舟七号时,加热1个人的一餐饭大约需要半小时。如今神舟十二号、十三号所使用格兰仕航天微波炉则达到了超一级能效,7分钟内便能完成3名航天员的一餐主食,可提供多达120多道美味菜肴。
在攻克特种磁控管研发中,格兰仕研发团队也遇到不少难题。在试验过程中,团队发现磁控管中心频率带与空间站WIFI频率重叠,影响了通信传输,工程师难以通过传输回来的数据判断航天微波炉的工作状态。因此,格兰仕研发团队经过多次的测试与改进,调整磁控管的频率,成功把两者的中心频率分开,通过清晰的传输接入数据来检测航天微波炉的工作状态。
航天微波炉的10年研发历程里,类似的磁控管试验与突破如同浩瀚星海数不胜数。格兰仕的磁控管技术在太空领域实现应用,烹饪场景延伸到星辰大海,为中国烹饪打开“新次元”。
【潮流家电网版权声明】:本网站注明转载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欢迎提供相关证据,发送邮件至731801816@qq.com,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