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先生在微博上亲自分享了这一喜讯,并透露了小米汽车在产能提升方面的最新进展。据悉,小米汽车已经成功交付了第20万辆汽车,产能提升显著,因此将2025年的全年交付目标上调至35万台。
2024年,小米集团提出的“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协同效应展现了强大的增长动力,推动了集团所有业务板块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小米汽车作为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品牌势能效应,进一步推动了小米高端品牌形象的深化。同时,小米集团在全品类高端化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作为小米集团的核心业务板块,智能手机业务在2024年实现了收入人民币1918亿元,同比增长21.8%。根据Canalys的数据,小米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达到了13.8%,连续18个季度稳居全球前三的位置,并且是2024年全球前三厂商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品牌。在中国大陆地区,小米高端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在整体智能手机出货量中的占比达到了23.3%。特别是在4000元至5000元价位段,小米的市占率升至24.3%,位居第一;而在5000元至6000元价位段,其市占率也提升至9.7%。
此外,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同样表现不俗。2024年,这些创新业务的总收入人民币328亿元,多项关键指标均超预期达成。Xiaomi SU7车型在全年的总交付量超出了原定的10万台目标,实际交付量达到了136854台。在今年2月27日,小米集团还发布了全新的Xiaomi SU7车型,进一步丰富了其产品线并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小米在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年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人民币1041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0.0%。在这一领域,智能大家电的表现尤为抢眼,空调、冰箱和洗衣机的出货量均刷新了历史记录,展现出小米在智能家居市场的深厚布局和强大实力。
小米的互联网业务同样创下了历史新高。2024年全年,互联网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341亿元,同比增长13.3%,这一成绩进一步巩固了小米在互联网领域的领先地位。
小米高端化战略的推进,得益于研发投入的持续加大。2024年,小米研发支出达到2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9%,研发人员总数增至21,190人。截至2024年底,小米全球专利数量超过4.2万件,其中汽车领域授权专利突破1000项。小米已建成手机、汽车超级工厂及智能家电工厂,形成“人车家全生态”自研自产闭环。
在深化高端化战略的过程中,AI技术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小米已计划将2025年全年的研发投入增加至300亿元,其中AI相关的研发投入将占据四分之一的比重。小米将充分利用AI技术,全面赋能“人车家全生态”的各个业务板块,推动整个生态系统的智能化升级。
在汽车领域,小米汽车已经实现了全面AI科技的升级,智能驾驶技术迈上了新的台阶。截至2024年底,小米汽车的累计智能驾驶里程已经突破了1亿公里。进入2025年后,小米端到端全场景智能驾驶功能(HAD)的Xiaomi HyperOS 1.5.5系统已陆续向所有用户推送,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驾驶体验和安全性。
在智能手机领域,小米同样在AI体验上进行了不断丰富和完善。Xiaomi 15 Ultra搭载了小米星辰通信系统,实现了软硬件的深度协同,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流畅和稳定的通信体验。小米15系列则配备了全新升级的Xiaomi AI大模型计算摄影平台2.0,显著提升拍摄画质。
小米的操作系统澎湃OS 2也在2024年实现了跨越式的升级。这一升级不仅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流畅性,更为用户带来了更加丰富和便捷的功能体验。截至2024年10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小米澎湃OS凭借其创新的跨端智联技术,已成功接入并管理全球范围内超过10亿台智能设备,标志着小米在物联网生态构建方面取得了重大里程碑。
在此基础上,小米大模型已顺利迭代至第二代——MiLM2。与前代相比,MiLM2在包括自然语言理解、图像识别、语音合成等在内的10大核心能力维度上,实现了平均超过45%的性能提升。MiLM2模型与小米系列智能设备实现了深度集成,全面支撑“人车家全场景生态”战略,确保多场景下的流畅切换与无缝体验。当前,MiLM2已在小米澎湃OS、小爱同学智能助手、智能座舱系统以及智能客服平台上实现应用部署。随着MiLM2的广泛应用,小米正逐步引领智能设备互联互通的未来趋势,为全球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智能生活体验。
未来,随着“人车家全生态”战略的持续深入实施以及创新业务的不断拓展,小米集团有望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潮流家电网版权声明】:本网站注明转载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欢迎提供相关证据,发送邮件至731801816@qq.com,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